Small Cell题材火红 为网通业者营造莫大商机
伴随移动化、云端运算、社群媒体、大数据,及物联网(IoT)等新兴科技蓬勃兴盛,不仅缔造诸多创新智能应用,更彻底改变人类生活模式,以致无时无刻皆有庞大数据传输需求,大幅加重现有通讯基础设施的负荷;因此大多数电信营运商,莫不亟思针对大型基站覆盖不足的区域,发展微型基站(Small Cell),藉以克服通讯死角、延展覆盖率。
影响所及,许多国外大型电信营运商,皆将微型基站列为未来LTE-A、5G异质网络发展蓝图之一环,更有甚者,譬如有线电视业、系统整合商或Wi-Fi服务商等非运营商,也企盼藉由4G LTE Small Cell,瞄准特定地区经营网络加值服务;由此可见,微型基站已蔚为大势所趋,同时也对台湾网通产业,铺陈了宽广的商机想像空间。
着眼于此,爱普生(Epson)特别偕同工研院、Broadcom与Cavium等产研界菁英,于日前举办「掌握Small Cell发展先机,推升台湾网通产业链价值」研讨会,希冀藉由趋势探讨与相关解决方案的介绍,引领网通业者洞察Small Cell发展先机。
台湾爱普生电子零件事业部总经理黄纪翰指出,Epson为全球石英振荡器、时脉元件的领导品牌,一向秉持「省、小、精」核心技术,打造高品质、高安全性的产品;期盼今后能基于此一核心价值,与台湾资通讯产业紧密结合,共同发展优质的Small Cell设备解决方案,加速争取4G、5G巨大商机。
解决布建问题 实现网通服务新价值
工研院资通所技术经理颜在贤指出,早在2010年,业界便开始探讨微型基站议题,可惜此后并未呈现大量布建荣景,究其主因,在于有一些布建问题亟待解决。首先,包括大小基站之间、或不同微型基站之间,都可能出现干扰。
其次问题在于回程网络(Backhaul),只因微型基站数量庞大,若比照大型基站透过专线连接核心网络,恐大幅垫高成本,需寻求新的Backhaul布建之道。再者是频带(Spectrum)问题,若大小基站采用相同频带,恐增加相互干扰机率,但若因应Small Cell采用新频带,又将衍生庞大成本支出,实为两难。
此外,因应不同基站切换(Handover)频率激增,故而需要建立更完善的移动管理机制,乃至于针对大量Small Cell,有效而妥善地进行安装、设定与维运管理,在在都是挑战。
颜在贤说,所幸一些新的技术方案陆续浮现,可望逐步化解上述难题。以自我组织网络(SON)而论,可促使微型基站发挥自我设定、自我优化、自我修复等妙效,大幅降低营运商的管理负担。至于高密度网络(UDN),旨在藉由干扰控制、时间与频率同步、异质网络协调、动态分时多工(TDD)、Network MIMO等技术,确保绵密布建的微型基站之间,不会出现信号互扰,从而促使覆盖率、传输力达到最佳化。另一重要新技术,为LTE与Wi-Fi的聚合,旨在整合带宽资源,优化网通服务品质。
优质TCXO振荡器 提升网络同步精准度
精工爱普生(Seiko Epson)微电子事业部产品开发部经理宫泽健表示,该公司拥有完整时脉装置(Timing Devices)产品线,横跨简单封装晶体振荡器(SPXO)、温度补偿晶体振荡器(TCXO)、电压调节器晶体振荡器(VCXO)、恒温控制晶体振荡器(OCXO)等众多类型,适用范围涵盖核心(如数据中心服务器)到边缘(如微型基站)。
他进一步说明,时脉装置旨在协助LTE网络克服定时与同步挑战,必须具备三大关键特质,一是降低相位杂讯(Phase Noise),强化RF效能;二是提高频率稳定度,确保Handover顺利执行;三是足以优化定时信号之漂移(Wander)性能,确保网络同步。
相位杂讯是导致接收系统效能不彰的症结所在,为此Epson致力降低TCXO振荡器容易影响RF重要性能指标的误差矢量幅度(EVM),致力改善来自石英元件的相位噪音。
在频率稳定度部分,Epson为打造高稳定的TCXO振荡器,自行研发Photo-AT芯片的QMEMS制程,其为一种类似半导体制程的精密石英晶体,结合Epson社内自行半导体研发技术之产品,设计结构的特色在于有效抑制输出频率因环境温度变化时的稳定性,进而提供精准的温度补偿效率,亦可一并实现低功耗、范围宽广的输出频率。
至于漂移,发生原因源自网络频率不同步,或传输线路因环境条件改变而造成延迟变化,倘若相位偏移率频率小于10Hz即可视之为Wander,如果大于10Hz则称之为Jitter;尽管Wander的负面影响相对缓慢,但只要时间一久,仍会导致Buffer Overflow使数据传输出现漏失,终至降低同步信号品质,为此Epson持续优化TCXO产品结构,使其Wander效能优于过去传统设计品质之TCXO元件。
藉由精简化设计 快步实现SON、LWA与LAA
Broadcom电信解决方案总监Jay Teborek,分享该公司于2015年的Small Cell小型基站相关产品的发展成果,包括持续扩大系统单芯片(SoC)的整合范畴,对于多重无线存取技术(Multi-RAT)的支持更加完整;因应自我组织网络(SON)提供进阶监测功能;支持LTE?Wi-Fi链路聚合(LTE LWA)与LTE有照频段协助接取(LAA)。
针对小型基站SoC,以往Broadcom提供的Stand Alone产品,内含617X5 Baseband、61297 RFIC、协定堆叠(Protocol Stack),如今则另外整合了Wi-Fi、回程网络(vDSL与GPON)等功能。
Jay Teborek表示,欲营造良好LTE-TDD网络品质,务须维持时间频率同步,以确保不同基站之间能顺畅换手,另需设法消除干扰,因而促使SON技术应运而生,标榜让Small Cell开始具备网络监测功能;为此Broadcom提供迅速入门的嵌入方案,强调用户无需藉助额外硬件元件,即可透过精简化设计,尽速建构时间同步、网络监测能量。
针对LTE LWA,Broadcom透过SCE DC 2加以支持,可套用于多种设定情境,包括LTE与802.11ac AP之间属于共构(Collocated)或非共构,适用单一有照频段、或就双重有照频段进行载波聚合(CA),无论选项为何,都蕴含Bearer Switch方案,无需变更硬件架构,即可直接针对每一道流量执行负载平衡。
在LTE-LAA方面,Broadcom依据现有Baseband与RFIC产品予以支应,旨在聚合20MHz有照频段与非授权频段,将LTE无线接取扩展至免照频段;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也运用Listen Before Talk(LBT)技术,依据接收信号强度来决定传输数据动作。
转向C-RAN架构 降低基站布建负担
Cavium台湾区总经理Sunil Kaul,以其OCTEON Fusion-M系列高整合度单芯片解决方案为主轴,阐述如何据此实现基站与智能无线电架构;综观Fusion-M产品线,其中一款命名为CNF7130的单芯片,适用于微型基站。
Sunil Kaul说明,其针对微型基站提供的SoC,内含完整的结构层次,包括L1 PHY与L2-3的协定堆叠,采用FAPI工业标准界面,奠基于OCTEON Fusion-M CNF7130的每一座微型基站,最大拥有服务128个用户的高胃纳量,相较于一般同质产品的32U实力,明显高出一筹。
值得一提的,随着各大电信营运商的数据传输业务增长,导致基站的布建密集随之攀高,若依传统方式布建,难免衍生庞大建置成本、能耗,更大幅加重电信营运商的维运负担;在此前提下,使得「云端无线存取网络Cloud RAN」(简称C-RAN)蔚为新趋势潮流,此架构主要特色在于具备集中化基带处理、分布式线上无线电站。
近年来积极响应C-RAN的Cavium,也利用此次研讨会分享相关概念验证(PoC)成果,藉由不同网络分层型态逐一试验,证实唯有将PHY、MAC切开,愈能降低网络延迟(Latency);而若以CPRI模式(线上仅具RRH元件)而论,等于不管是OAM、L3、L2/Sched、L1 PHY等处理负荷,乃至监控、侧录等额外需求,都集中交由ThunderX云端服务器处理,并可随工作负载变化而增减计算资源,致使用户坐享最大的云端化效益。
总括而论,藉由本次研讨会环环紧扣的议程铺排,已然勾勒微型基站之大致商机轮廓,其间蕴含了诸多有助网通业者提升竞争力的重大契机,着实值得持续关注。
- MIPI界面规范持续优化 提升移动设备RF无线通讯效能
- G.hn网通技术具弹性配置、高速传输应用价值
- IEEE802.11ac Wave2搭配MU-MIMO天线方案 大幅扩展Wi-Fi传输效能
- 是德科技UXM增加4x4 DL MIMO、载波聚合
- 划新时代无线网络解决方案 摆脱硬件控制器的羁绊
- 工研院与安立知打造Wi-Fi Offload场域
- NETGEAR发表次时代Wave2无线三频路由器
- 是德与大陆东南大学联手展开5G Massive MIMO技术研究
- Silicon Labs发布联网家庭解决方案
- MIPI联盟推出MIPI Gigabit除错界面规格
- 企业BYOD无线联网升级与优化之挑战
- Small Cell题材火红 为网通业者营造莫大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