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构青年永续职涯零碳论坛」台北登场 高医大卢鸿兴院长解析ESG GPT应用趋势
在全球ESG风潮之中,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正成为改写永续治理流程的突破性技术。7月15日于「青年永续职涯零碳论坛」中,高雄医学大学人工智能生医研究院院长卢鸿兴以〈ESG GPT〉为题,清晰地分析 ESG 数据复杂性、移动迟滞背后的执行成本,并提出藉由 AI 实践治理转型的具体应用场景与逻辑架构,获得现场与会青年与专业人士一致好评。
卢鸿兴指出ESG不只是理念,应是信息密集且标准多元的管理方式,从碳排能源管理与水资源利用、劳资权益到公司治理,每一项都可藉由结构化数据处理加速企业内部治理方式。
生成式AI也能结合数据萃取与语意生成能力,能自动撰写符合ISO、GRI或 TCFD等揭露框架的永续报告草案;同时也能协助识别碳排热点、优化能源决策,甚至模拟再生能源应用情境,将大大助力公司在治理上主动提出风险预警与法遵建议。
在演讲中,卢鸿兴特别以栉构科技「CHAP-E会议碳中和服务」为例,说明生成式AI如何依循ISO与GRI等国际准则,自动执行碳排放盘查与永续报告初稿撰写,并可延伸应用于减碳策略建议与碳权抵换选项的规划。
他指出,这类AI工具不仅提升碳管理效率,更可扩展至ESG三大构面,协助企业发现数据揭露中的盲区、强化治理透明度,以及补足制度设计中未被关注的风险点。「AI的价值不在于取代人,而是帮助组织更精准地理解数据、掌握问题并预见潜在风险,这正是迈向智能治理的关键。」
栉构科技CEO李纬明表示,本次论坛导入与会者交通碳中和,让与会者能实时输入交通方式,由系统自动计算碳排并进行碳权抵换,是AI工具实践ESG精神的具体范例。李纬明强调,像今天让青年可以直接参与数据流程,让大家理解永续治理不只是写在纸上的文案,而是透过科技成为人人可行的移动场景。
本次论坛由栉构科技主办、台北市政府青年局指导、台湾数码永续协会协办,首日聚焦政策制度与技术转型议题,集结产官学多方声音,展开关于ESG未来与科技介入的多面对话,第二天则邀请青年分享自身创业经验。李纬明指出,透过双日七场讲者分享结合与会者现场碳盘查实作,青年借此可参与ESG治理体验,是双轴转型贴近民众生活的具体实证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