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国际发展及治理基金成立 建造全球首个「技术+治理」双轮驱 动平台,推动可落地的治理标准
人工智能国际发展及治理基金 (AI for Human 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下称「基金会」)于2025年7月9日正式成立,以建造全球首个「技术+治理」双轮驱动平台为目标,冀凝聚各界的力量,解决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伦理、法规及治理问题,共建人工智能治理及发展新格局。
基金会由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陈晓峰先生、中关村智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孙明俊女士以及环联连讯(股份代号:1473)创始人冯锐江先生共同发起。基金会是一个非牟利团体,其成立的目的,旨在通过市场化的资源整合,人才引进,技术共享,面向全球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需求,建造全球首个「技术+治理」双轮驱动平台,解决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带来的伦理、法规及治理问题,来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政策,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以建立一个开放、安全、合作、共享的国际平台,促进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
基金会的职能及任务:
- 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和生成式AI监管等治理方面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治理和发展方案,并积极发布报告,提升行业影响力。
- 围绕人工智能知识产权组织沙龙会议,强化人工智能知识产权的交流,增加保护意识。
- 开展行业调研,组建由资深专家构成的工作组,起草行业标准及技术规范,广泛徵求意见,持续完善标准和规范体系。
- 构建国际交流平台,组织场景对接、资源对接等,举办国际会议,促进技术全球化、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增强行业凝聚力。
- 建立人才交流培训计划,吸引和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基金会理事长、中关村智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孙明俊女士表示:「基金会设立的目的是面向全球的人工智能技术的需求,然后去打通人工智能在供给和需求对接的通道上存在的各种问题,例如治理、伦理的问题、全球法律合规的规定以及技术,如何在不同的场景深度对接的问题。我们基于这个产业的背景下,以发起成立此基金会,来实践全球人工智能技术落地推动的工作。」
基金会荣誉创会会长、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陈晓峰先生称:「人工智能的变革在这个年代,大家都在努力探索未来出路,我们目前身处在工业4.0时代,在供应链或是日常生活上也在探索工作如何更有效率、经济获得更大的效益,人工智能跟我们生活非常密切、息息相关。这需要靠多方面的协作,这包括良好的政策土壤、好的法律、好的法规,另外要配合人才、资源、科技、创意、资金等,而香港正是具备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香港是一个人才汇聚的地方,当学生、科研人才在学习及应用的时候,以科研去转化至应用场景的通道便显得很重要。」
有关人工智能在应用场景的发展潜力,基金会副理事长、环联连讯创始人冯锐江先生指出:「人工智能在在过去两三年间发展特别迅速,这是由于数据中心均有较大的建设,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都有很多建设。在建设的过程中便需要速度。电力当然最重要,数据速度也需要提升,因为AI运算很快,速度也很快。我们认为,目前日常层面还没有很多场景应用到AI方面,相信未来数年会有更广泛的应用,这个应用层面会需求信息中心大量的算力。我们在这个时候成立基金会,便是看到未来有很庞大发展空间。」
对于基金会未来的重点工作,孙院长称:「今年下半年,基金会将计划发布人工智能+环保治理和实践案例报告,以及人工智能+医疗治理和实践的报告等。通过人工智能切切实实解决如环保领域、污水处理、空气治理等的一些实际案例,我们希望首先以香港作为根据地,面向全球如金砖国家、一带一路国家等,把实践充分推广到全球,初步建立了一个联络机制,去建立人工智能行业标准和评测平台,让整个社会建立对人工智能的信心,帮助这个技术能够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