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GS成功发展再生塑料含量测试的先进技术与溯源方案,协助产业推动永续未来 智能应用 影音
D Book
231

SGS成功发展再生塑料含量测试的先进技术与溯源方案,协助产业推动永续未来

  • 美通社

在全球净零碳排的趋势下,已有超过135个国家宣布在2050年迈向净零碳排的目标,且最终要达到零气候冲击。2022年于第五次联合国环境大会(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Assembly, UNEA 5.2)上,175 个国家及地区领袖通过「全球塑胶公约」(Global Plastics Treaty)决议,各国须对境内生产以及市面上贩售之塑胶产品订定再生塑胶含量百分比。因此,如何证明各类商品已确实使用特定比例之回收(再生)原料来生产,其生产之产品亦能符合原始产品之各类要求,甚至由第三方验证机构证实使用回收(再生)原料制造之产品能符合其特性要求,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新趋势。

SGS 此次导入之再生塑料含量测试机制,已获多家客户的高度肯定与多国专利技术认可
SGS 此次导入之再生塑料含量测试机制,已获多家客户的高度肯定与多国专利技术认可

目前全球仅有14%的塑胶被回收,只有2%的塑胶在原有的用途上重覆再利用,8%的塑胶再利用于更低端用途,约4%在回收过程中损失。多数品牌业者以2025年或2030年为目标,设定使用20~50%再生塑胶,废塑胶回收制成再生材料已是全球减塑、减碳采行的主要策略之一。现行国际常用的塑胶再生含量验证方法多采用物质流分析,透过质量平衡模式及稽核员查核表单纪录来进行验证,然而,该验证方法在产品实体的后市场追溯上,仍有其限制。再生塑胶科学验证技术之可行性研究一直是全世界亟待突破的创新研究!

SGS身为世界一员也为国际供应链一份子,自然无法置身事外。为协助产业加速迈向净零排放目标且符合全球塑胶公约政策,SGS正式推动「再生塑料含量测试」后市场机制,成为全球少数可以执行再生材料比例验证及测试的企业之一,此举不仅展现企业对环境责任的承诺,也为消费者提供更透明、可验证的绿色产品信息。

本次SGS创新发布的二项再生塑料含量测试,一则是透过化学分析技术直接侦测产品中实际含有的再生原料比例,并透过建立再生料与原生料的「指纹数据库」比对,可以有效地监控产品的塑胶再生含量。SGS的研究展示了一种高效、简化的定性方法,样品在裂解器中热分解,然后透过气相层析分离,用于在GC-MS/MS系统上使用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再生材料,同时也可应用于PFAS物种。目前,SGS在化学分析技术方面已完成多项再生塑料含量测试,包含再生酯粒及或成品塑胶件,以常应用于电子电器产品机构件的聚碳酸酯(rPC)为例,广泛流通于市场,此机制将可扩展至再生产品后市场监控,让品牌商更容易管控物料。

为响应循环经济与绿色制造趋势,SGS材料暨工程实验室正式推出再生塑胶「物性分级分析技术」,透过热重分析(TGA)、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仪(FTIR)等物理性质检测手段,结合SGS材料专家的专业判读与多年实务经验,深入剖析塑胶制品中实际含有的再生材料比例与种类。此技术可协助企业厘清原料组成,强化品质控管与永续标示依据,同时也为政府与市场提供科学验证的第三方佐证,推动绿色产品信息透明化与信任度提升。

其二为物性分析技术,透过热重分析(TGA)、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仪(FTIR)等物理性质检测手段,结合SGS材料专家的专业判读与多年实务经验,深入剖析塑胶制品中实际含有的再生材料比例与种类。进一步整合首创「物性识别技术」,建立再生与原生材料的指纹数据库,精准解析产品中再生原料的实际比例、主材结构与异材混掺状况,有效突破市场长期无法实证的技术瓶颈。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酯粒与塑胶应用部件,并取得技术专利认可,可支持原料、制造至成品的三阶段验证架构,协助企业厘清原料组成、强化品质控管与永续标示依据,也为政府与市场提供科学验证的第三方佐证,推动绿色产品信息的透明化与信任度提升。

塑胶制造业做为提供品牌业者之料源或制品供应者,受到品牌业者对于料源减碳之需求,加上制造业者本身的减碳压力,进一步推升塑胶制造业者供应再生塑胶的驱动力。透过再生塑料含量测试,SGS可以协助业者更精准地掌握原料组成,并有助于品牌商提升供应链管理的透明度与可信度。让真正的永续不只是口号,而是从产品源头开始的实践。

SGS也将于7/29于台大集思会馆举办「化性x物性双验证,再生材料真相一次搞懂 - SGS 再生材料定性定量测试研讨会」发布相关技术。此次SGS再生塑料含量测试机制的导入,已获多家客户的高度肯定与多国专利技术认可,这不仅有助于企业管控供应链,更是迈向循环经济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