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這一班是典型的「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的時代產物。我們有瑞芳佃農的清貧童年、台南棒球國手的敏捷少年、國中免考的懞懂歲月、和「建國成功」高中的社會期許。70年代台灣的外局險惡:從退出聯合國到斷交撤軍;出口市場停滯、進口油價飛漲;南越亡國難民遍海。那十年的經濟部長是我高中同學的父親,他為島民高瞻遠矚開闢的出路,深刻影響了台灣人的生計和我們的一生。
孫運璿是把香蕉樂園變成矽島的首要人物。1970年RCA來台設廠時,台灣有的只是第三世界的低廉工資與環保無知。3年後孫成立工研院,再3年他從工研院派隊至RCA學回全套的半導體技術。他和李國鼎還選了條工業發展新路定名為資訊科技,次年我們常與資訊系這個草創的系一起上課。軟體和半導體因而成為我們班的主業。
有父執輩研判全球趨勢,為國家發展按部就班地推動配套策略、為青年開拓求學就業道路;當時的我們自然力爭上游,發憤學習世界先進知識。我們班最多有13位同赴柏克萊加大深造,尖鋒時99位在美國,其中50位在加州;之後多數回台在學校、產業與各類社團服務,其中不少同學為赴RCA取經的學長工作。
2016年年末張忠謀直指全國科技會議與產業脫節,政府只會空叫企業轉型;點出了台灣的前世與今生有多麼不同。簡化地說:在威權前世,有什麼樣的政府就有什麼樣的人民;在民主今生,有什麼樣的民代就有什麼樣的政府。現在經濟部長換成了同屆同學,希望他的任期能長過本世紀平均的一年半,而產業、企業乃至每一位從業人員都必須在不利的大環境下更加自立自強。
這專欄執筆的幾位作者留美、留日、留歐都有。我們這些同學此次合寫專欄,是希望匯聚多年多地的科技從業與跨界經驗,和讀者們一起來觀測世界、反省迷思、探索從小我到大我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