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Book
|
繁體版
简体版
科技網
未來車供應鏈
蘋果供應鏈
產業
區域
議題
觀點
每日椽真
報導總覽
商情
AI EXPO
Taiwan
SEMICON
Research
半導體
IC 製造
IC 設計
化合物 / 功率半導體
運算
電腦運算
伺服器
邊緣運算
HPC關鍵零組件
通訊與雲端
寬頻與無線
B5G及垂直應用
Cloud
未來車
CarTech
Ev Focus
車用零組件
顯示科技
顯示科技與應用
AI & IOT
智慧製造
智慧家庭
物聯網
AI Focus
行動裝置
行動裝置與應用
智慧穿戴
新興市場與產業
Green Tech
亞洲供應鏈
新興科技
其他
全球產業數據
Research Insights
Special Reports
Tech Forum
服務
到府簡報
顧問專案
分析師團隊
椽經閣
首頁
Colley & Friends
作者群
活動家
首頁
DIGITIMES 主辦
智慧應用
雲端 & 資安
產品 & 研發
AI & 創新
其他
影音
Tech
Regions
Research
Opinions
Finance
Biz Focus
Event+
Multimedia
首頁
Colley & Friends
作者群
D Book
中文简体版
DIGITIMES
首頁
矽島.春秋
未來車供應鏈
蘋果供應鏈
產業九宮格
科技椽送門
展會
影音
科技網
首頁
未來車供應鏈
蘋果供應鏈
產業
區域
議題
觀點
每日椽真
報導總覽
商情
AI EXPO
Taiwan
SEMICON
Research
半導體
IC 製造
IC 設計
化合物 / 功率半導體
運算
電腦運算
伺服器
邊緣運算
HPC關鍵零組件
通訊與雲端
寬頻與無線
B5G及垂直應用
Cloud
未來車
CarTech
Ev Focus
車用零組件
顯示科技
顯示科技與應用
AI & IOT
智慧製造
智慧家庭
物聯網
AI Focus
行動裝置
行動裝置與應用
智慧穿戴
新興市場與產業
Green Tech
亞洲供應鏈
新興科技
其他
全球產業數據
Research Insights
Special Reports
Tech Forum
服務
到府簡報
顧問專案
分析師團隊
椽經閣
首頁
Colley & Friends
作者群
活動家
首頁
DIGITIMES 主辦
智慧應用
雲端 & 資安
產品 & 研發
AI & 創新
其他
影音
Tech
Regions
Research
Opinions
Finance
Biz Focus
Event+
Multimedia
D Book
黃欽勇
DIGITIMES暨IC之音董事長
2021-07-13
分享
台積電解密(4):世界頂級的技術之爭
英特爾(Intel)認為,台積電的7奈米等於英特爾的10奈米而已,從技術規格來看,確實如此,但怎麼英特爾就玩不過台積電?三星老是先對外宣稱,領先台積電推出最新的製程,但卻又掌握不到關鍵客戶,到最後大家終於明白,這個產業不是先說先贏,也不僅僅是技術領先便可,產品的良率以及合作夥伴、客戶共創的觀念更重要。
黃欽勇
DIGITIMES暨IC之音董事長
2021-07-12
分享
台積電解密(3):製程領先,獨享獲利,誰奈我何?
過去幾年,台積電的研發經費通常都是營收的8%上下,乍看之下,8%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數字,但如果考量台積電晶圓代工的營收是三星電子(Samsung Elctronics)的3~4倍,聯電的6~8倍,如果聯電、三星也以同樣比例投資研發的話,雙方的落差不言可喻。
黃欽勇
DIGITIMES暨IC之音董事長
2021-07-09
分享
台積電解密(2):三階段轉型與競爭模式轉變
眾所周知,台積電創辦於1987年,從那一年算起,大致可以將台積電的經營過程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台積電跟台灣多數的公司沒什麼兩樣,試著在代工業務上取得立足的半畝三分地,那是「Pure Foundry」的時代。台積專注製造,告訴客戶信賴他們就對了。台積電不會攪和客戶的利害關係,以「誠信」為核心價值,把事業重心放在創造客戶的利益上。這個階段,英特爾(Intel)看不上台積電,台積電仰望著英特爾,也不知道哪個牛年馬月才能笑傲江湖?
黃欽勇
DIGITIMES暨IC之音董事長
2021-07-08
分享
台積電解密(1) :晶圓代工業的三大競爭要素
從華爾街日報(WSJ)等主流媒體,到格芯(GlobalFoundries)CEO都說,晶片集中於台積電是全球供應鏈最大的風險。這些話不是沒道理,台積電在晶圓代工的市佔率55%上下,獲利是整個產業的8成以上,台積電停工,全球的手機、伺服器,甚至汽車都會是大震盪,贏家全拿,這也是全球科技業領導廠商所面對的常態。
顏哲淵
聯齊科技總經理
2021-07-07
分享
打造城市級虛擬電廠 政府、民間需攜手強化能源韌性
面對氣候變遷,台灣大眾需要有更全面的防治思維及具體的手段。台灣過去兩個月先後面臨嚴峻旱情與疫情升溫等多重因素,屢屢刷新用電紀錄。由於台電過往採「負載追隨」的電力調度機制,即「需求端用多少度電,台電就發多少度電」的特性,使民眾的防治思維被框限在「既然用電量高,那就趕緊蓋更多電廠」的概念,但建置電廠真是唯一解方嗎?
黃欽勇
DIGITIMES暨IC之音董事長
2021-07-07
分享
印太競逐:左右為難的太平洋島國
更多國家參與印太新局的競爭,而印尼是真正位在印太核心地位的國家。這個很會演皮影戲的國家有2.6億人,但語言多種,沒有統一的認同。印尼努力地想成為大國,但龐大的陸軍與自己擁有的內海規模不成比例。像是鄰近的菲律賓一樣,很想要做點什麼事,但什麼也做不了,時而與美國和好,但又經常跟中國拋媚眼。
林一平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資工系終身講座教授暨華邦電子講座
2021-07-06
分享
後疫情時代的約會
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大家紛紛採用視訊方式交流。最大的好處是,開會中關掉攝影機,不見得要露臉。而後新冠疫情時代的約會,資通訊高科技更可扮演媒介角色,幫助男女傳情。
黃欽勇
DIGITIMES暨IC之音董事長
2021-07-06
分享
印太競逐:大國毫不掩飾的利益主張
美國的國家利益是把太平洋當成內海,美國的全球信譽建立在對日本、南韓的承諾上。1991年蘇聯解體到2008年的金融風暴間,美國主導了世界,無人敢於挑戰。現在美國隱憂中國崛起,並造成骨牌效應。2017年開始的印太戰略是一種進化,美國也拋棄了歐巴馬時代不慍不火的外交戰略。
黃欽勇
DIGITIMES暨IC之音董事長
2021-07-05
分享
印太競逐:意識形態將是未來競爭的槓桿
2020年時,中國常駐海外的部隊達3萬人,中國石油消耗佔全球20%,2017年時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進口國,而現在中國已經有超過3億輛汽車。現在的中國有14億人口,250萬名解放軍、150萬名武警、14個鄰國(世界最多)。一帶一路的政策看似要恢復中華民族的榮光,但卻可能是大搏奕的轉捩點。
詹益仁
乾坤科技技術長
2021-07-05
分享
京都企業與隱形冠軍
京都歷史悠久,也塑造了京都人內心的自豪與自負,認為模仿別人是件羞恥的事,創新成為京都人的普世價值,甚至「抱持批判精神」為不少京都高校的校訓。這對於向來強調以和為貴日本大和民族,是相當的突出。京都同時也在長期皇室貴族的文化薰陶下,養成了精緻的匠藝精神,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清水燒及西陣織。在此時空環境的薰陶下,孕育了特有的京都企業。
訂閱椽經閣電子報
新文章上刊時發送,提供您DIGITIMES專家及顧問群的最新觀點、見解。
IC之音
站在變局中心的台灣
地理與心理的距離
三十年河西──為何未來台灣產業值得期待?
三十年河東──為何過去韓國是成功典範?
「科技大聯盟」行腳
更多科技行腳
推薦活動
太陽誘電高可靠性元件-Industrial & Automotive
硬體資安白皮書
熱門報導
資通訊工程師的職涯思考
台灣電子製造服務業養成記:PC、手機、AI伺服器以及與半導體的深度結合
院長說院史(1):台灣第一座國立資訊學院
AI的拉格朗日點
院長說院史(2):台灣第一座國立資訊學院
<<
78
79
80
81
82
>>
智慧應用
影音